“大都市”背后的地下轨道(一)
来源: | 作者:唐旭-技术部 | 发布时间: 2021-03-04 | 413 次浏览 | 分享到:

上个班996,一天12个小时就奉献给事业了,你以为就完事了吗?通勤路上再消磨掉2个小时,还能有啥闲情逸致?此时,我们只想说…根据国家统计局北京调查总队的最新数据,2018年北京市15-39岁青年人群的通勤时间更长,达到了112分钟。

起源于美国,精进于日本,如今要广泛根植于中国,TOD(Transit Oriented Development)发展模式,正是为解决这些超级都市的“痛点”而生。今天将介绍的是TOD模式的经典范例之一——东京。


城市车站发展构想案 图源:iis.u-tokyo


TOD是什么?

Transit Oriented Development的缩写,是以公共交通为导向的发展模式。这里的公共交通包括火车站、机场、地铁、轻轨等公共交通设施,是以公共交通站点为中心开发、以400-800米(5-10 分钟步行路程)为半径建立集工作、商业、文化、教育、居住、旅游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区域。它强调以公共交通为中枢,核心要义是通过交通设施的衔接与互通,极大提升周边物业的价值与收益,是一种基于基础设施带动土地增值、土地增值又反哺城市发展的模式。


TOD模式典范-东京

截至2020年9月30日,中国内地累计有41个城市开通轨道交通线路7141.55公里,其中地铁5514.92公里,占比77.22%,预计到2020年年底,我国将有43个城市开通城市轨道交通,运营里程近8000公里。“十三五”前四年(2016—2019),共有27个城市新一轮建设规划或规划调整获国家发改委批复,获批项目估算总投资额约25000亿元,四年共完成建设投资约20000亿元,年均近5000亿元。可以说,我国城市轨道交通进入了高速发展的“全域”时代。

东京夜景 图源:nikkei

然而“大城市病“已经成为我国生态城市建设、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最大瓶颈。城市交通拥堵严重、城市雾霾难消、轨道交通亏损大、职住分离致交通问题更严峻,是“大城市病”的具体体现。如何解决这些问题?其关键就在于要构建多中心城市结构、推进混合土地合用,实现合理的城市结构和土地使用形态。破解”大城市病“的利器就是TOD开发模式。


纵观全球,TOD已在欧美风靡20余年,在日本城市发展规划中也发挥到了极致。目前,东京都圈人口已经超过3000万,是全球最大的都市圈。如何解决人多地少问题,激发城市活力,东京在城市开发建设的过程中给了我们很好的答案。